“印刷商该不会故意把这张牌印少了吧?”他不由得重新怀疑。
艾琳娜当然不会故意操控卡牌的概率,既然都是R,概率肯定都是一样的,那张红绿裙卡这么受欢迎,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女士们很少见到这样的撞色设计,想着“收藏一张,把玩一张”。
她同样在收集卡牌,但是她有后门可走,跟管家打了声招呼,印刷厂便送了成套的卡牌过来,确实,失去了随机获取的快乐,不过她也不稀罕就是了。
当十二张卡牌摆在面前,她不得不承认自己考虑有失,“用什么样的盒子来装这些卡牌呢?”
在现代,她收集小卡的时候,有大把的卡册和卡膜供她挥霍,那个时候对小卡的二手贩卖可严格了,但凡有一点瑕疵,价格就会迅速下跌。如今情况有所不同,她现在真怕一不小心把这些完整的卡牌弄成微瑕。就算不会出二手,但她的完美主义心态已经占据了上风。
这个时候大家收集邮票,直接就把它们粘在剪贴本上,尽管出于对卡背的敬畏,还没有人尝试将海伦卡牌粘起来,但如果有一种册子可以固定住卡牌,又不会增加瑕疵的话,应该会受到很多人的青睐。
唯一的难题在于应该怎么制作这种卡册,毕竟现在没有塑料,也许可以考虑在本子上粘几个纸袋?或者做成卡片角标?
“看来可以再卖一波卡册,”艾琳娜习惯性地对着日光观察卡面的反光,见这波暴力运输没有把卡牌弄出瑕疵,才安心了一点,“专门用来存放卡牌,我可真是个小天才,最好弄成只能放海伦卡牌的样式,这样等下一个系列的卡牌出现,又能卖一波卡册了。”
她一向是个想到什么就去做的性格,立马摇铃喊来了管家。
“公爵大人最近都不能过来了,”管家听到她的主意,不禁佩服起她无穷无尽的新点子,如果艾琳娜恢复正常人的样子,她应该是个做商人的好苗子,“有什么事情,你直接给他写信吧。”
“啊?”艾琳娜不禁担心起来,“他怎么了吗?”
作为俱乐部的主人和她的上司,如果伯克利公爵出了什么事情……
“一些检查上的小麻烦,”管家轻轻摇摇头,安慰道,“你也知道,他的处境,很容易被人盯上。”
艾琳娜现在什么都做不了,她只能忧心忡忡地回去写信。
就在艾琳娜构思信件的时候,她的同行——杂志社都坐不住了。
原来以为只是在文字上进行的交锋,万万没想到,对方竟然志不在此,转头卖起了卡牌,还真别提,卖得挺好,据说第一批印出去的十万份,几乎都快卖完了,甚至还有很多顾客直言一个系列三本太少,配不上十二张卡牌。
简直离谱,还有消费者居然愿意主动要求商家多出点,方便他们更好地赚自己的钱,不管是小说作者还是杂志社编辑,此刻都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第14章 纸娃娃的巧思
“她们是怎么做到的?”《卡塞尔杂志》编辑部笼罩着沉闷的挫败感,被原本甩在后面的竞争对手超越固然可怕,但看着她们开辟一条新的财路更让人揪心。
“难怪……”主编皱着眉头,“难怪《海伦》的冲突爆发得那么急,形象塑造得那么快,我就说嘛,怎么一万多字就写了几万字的信息量。原来她们并不指望小说本身赚钱,而是靠这个形象获利,她们是怎么构思的?难道我这老脑袋有点过时了?”
新来的编辑举手道,“虽然我也年轻,但是我没有这个脑子。”
主编瞪了他一眼,“既然她们可以,为什么我们不能学一学呢!”
“这方面恐怕我们难以学习,”一直沉默的编辑终于开口分析道,“首先,她们利用海伦的故事成功引起读者的同情和怜悯海伦,将读者的情感和海伦联系在了一起,然后,没等读者们忘记,她们立刻开发了一款专为海伦换衣服的玩具,直接瞄准女性读者,坦率地说,即使我们推出相似的产品,可能也没有多少男读者愿意购买。”
主编默默点头,确实,他肯定不会买那东西,换衣服有什么好玩的?自己一天三套衣服换得还少吗?他只觉得疲惫。
“最后,她们请来了卢恩顿有名气的艺术家,为她们制作一款卡牌……的背面,”编辑耸耸肩,“为这款卡牌增加了艺术价值,同时具有收藏价值,最厉害的是,她们在里面放了一张图鉴,我不得不佩服这一举动,如果没有那张图鉴,或许人们还不怎么想要收集全套,这张图鉴给了读者们一个收集的目标,就像是一个挑战,不把它集齐的话,我想她们不会甘心的。”
“而这一切都建立在,人们对海伦感兴趣,对她的故事共情的基础上,”他总结道,“所以说,《海伦》不够文学性,又因为戏剧性而稍显逻辑不足,这些都在作者的意料之中。而我们,既没有喜欢玩换衣服游戏的女性读者,又请不到知名艺术家,我们的读者群体,大概率对集卡也不感兴趣。”
“学不到啊,根本学不到啊,”新编辑摇摇头,打起了退堂鼓,“与其研究人家,不如催催作者赶紧写作,这才是我们的本职工作吧。”
这句话提醒了主编,他转头问道,“威尔斯那边准备得怎么样?”
威尔斯算得上他们的老作者了,写的小说总是非常吸引人,他连载的时候,《卡塞尔杂志》的销量稳定在6万左右,上一篇小说已经完结了半年,新的小说尚在构思,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在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