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亮道:“行了,人都走了。陈大人想说什么就直说吧,我是武将,搞不明白你们文人的那些弯弯道道!”
陈清澹先恭维了一声,“总督大人果然像王爷说的那样,直爽大气!”
“哈哈哈。”孟亮听见王爷夸过他,就更加高兴了。
陈清澹道:“王爷托我来给总督大人带消息,天象将变,是时候准备起兵了。”说着,他把卫南王写给孟亮的信,双手交给了孟亮。
孟亮脸色微变,急忙去撕信封,手颤抖着把信封撕坏了,幸好里面的信纸没事儿。他仔仔细细把这封信看了三遍,才敢相信。
可现在真的是起兵造反的好时机吗?孟亮人不聪明,但还是有点机警的,现在内外也没有动乱,造反也没有名头啊。
陈清澹再给孟亮追点猛药,他拿出了皇帝给他的密旨,“总督大人放心,这是王爷深思熟虑后的决定。我现在表面受皇帝的信任,皇帝特下密旨,让我带着大同卫的兵将回京勤王、铲除乱党!”
孟亮一把夺过密旨,上面果然盖着皇帝的私印。
陈清澹道:“所以总督大人此时此刻起兵,不叫造反,而是奉旨勤王!只是到了京城以后,铲除乱党时,兵荒马乱的情况,皇帝遭到乱党刺杀,不得不传位王爷......”
孟亮顺着陈清澹的话往下思考,眼睛瞪得越来越大,“王爷当真聪慧不凡!”这么个计策都能想出来。
“不过,”陈清澹话锋一转,“大同府到底是王爷的根基,还是不能离了人。我这一个多月在大同府考察,发现唯一能值得信任的也就是赵西赵大人。总督大人若是亲自带兵入京,不妨让赵大人镇守大同府。”
孟亮点头道:“是,赵西的确不错。让他镇守大同,我也放心。不用你说,我也是这么打算的。”
陈清澹笑道:“总督大人明智。对了,我见威远卫的那个指挥使似乎不服王爷?”
孟亮冷笑道:“不用管他,一个蠢货罢了。”要不是王爷为了安抚高远,怎么可能还留着那个蠢货在大同碍眼?
“可万一他突然生变怎么办?”陈清澹道,“事关重大,不能有任何闪失。大人不妨把他带在身边盯着,一起入京。只要他敢有任何动作,也方便直接灭口。”
孟亮觉得有道理,他早就看张长林不顺眼了,借这个机会把他弄死,王爷和高远也说不了什么。
“哈哈哈,还是你们这些读书的心思毒辣!”
“......”陈清澹无语,卫南王出主意,你就说人家聪明;我出主意,你就说我毒辣。
第73章 结局(中)再次忽悠孟亮
大同府距离京城还是比较近的,所以一旦大同卫的兵将有什么动向,很快京城就能察觉到。
那么在大同府起兵最重要的就是速战速决,能有多快就有多快,不给京城反应的时间。
孟亮和陈清澹商议过之后,很快就定下了计划。他也没有再来得及和赵西详细商量,毕竟卫南王已经做好了安排,不管怎么商量,最后他们都是要尽快起兵的。
赵西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但是这些安排的确没有毛病。大同府离不开人,他必须留在大同府镇守。
说句不好听的,万一真的在起兵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麻烦,那么大同府也将会是他们和王爷最后的退路。
“可是真的有必要让张长林跟着吗?”赵西感觉这个安排有点多余,“总督大人,我们可以把张长林临时借调来大同卫,将他囚禁在这里。”
此时此刻,孟亮已经完全被陈清澹给洗脑了,他满不在乎地摆摆手,“万一他真的察觉到异常,搞出什么幺蛾子,坏了王爷的大事就不好。还是我把他带走,大同府这段时间就戒严吧,任何人都不要随意放他们进出。”
赵西心中一阵一阵不太舒服,他压下那股不适感,或许是自己想多了吧。毕竟都是第一次起兵,肯定会有些心慌。
最后赵西只好道:“好,就按照总督大人所言。但陈清澹那个人,我们也是第一次接触。总督大人在外不要对他尽信,有任何问题可以随时派人来喊我。”
“好好好。”孟亮敷衍地点点头,赵西今天真是婆婆妈妈的,还怀疑起陈清澹了。如果陈清澹不可靠,王爷会交给他这么重要的事情吗?
孟亮觉得赵西可能是有点嫉妒陈清澹了,毕竟三十多岁的人了,被一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给盖住风头了。
于是孟亮也不再和赵西多说,让赵西去盯着戒严大同府。
陈清澹虽然没有听到他们的对话,但是也知道赵西必定在背后挑拨离间了,他也没有可以针对赵西,只是在孟亮调兵遣将的时候,多给他出了几个主意,惹得孟亮更加信任。
孟亮道:“我已经派人去叫张长林了,不过陈大人,那小子是个死心眼儿的。你还得把皇帝的密旨给他看看,他才相信我们是奉皇命回京,才能老老实实听话。”
“自然。”陈清澹笑道:“总督大人放心,说服张长林的事情就交给我。不过他在威远卫已经呆了十多年,就算人不在威远卫,恐怕也能调兵。”
孟亮一想的确是这个道理,万一张长林在威远卫留了后手怎么办?“那陈大人的想法是?”
陈清澹道:“我认为应该让张长林把威远卫的几千士兵一起调来,跟着总督大人起兵。这样哪怕在半路上,张长林发现了不对劲,他也已经跟我们踏上了同一条船。就算他想跟其他人说他是被诓骗的,可他的几千威远卫兵卒都在这里,他拿什么理由让别人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