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反派的正确扑街姿势(快穿)(233)

作者:宠妃大辣椒 阅读记录

倭寇和匪徒的脑袋们分成了两拨,放在一起,等着万一天京府派人来检查,也好有个由头。

接着, 参与者们都统一了说辞,百姓在接连几天听了衙门的人宣告后,也知道该说什么。

毕竟强人进门时, 他们也是出了一份力的。

如此这般,关好也就觉得面子算是糊弄住了,等公文过去,朝廷便是为了安抚百姓, 也不会大动干戈。

毕竟该死的都死了,难不成砍了百姓泄气?

别扯淡了,她才不信朝廷不知道方有志是个什么东西,为了这么个混账砍百姓那才叫找死!

最直观的利益,死一个百姓少一个种地的,也少一份税收,关好不觉得这烂到骨子里的朝廷会给方有志出气。

再说了,山阳府算是暂且没问题了,好歹杀了两拨倭寇。

可海州府和盐渎府呢?

盐渎府海岸线,现在指不定被哪方捏着,海州府又因为强人匪徒,官员也死伤差不多,这会子说不定比山阳府更乱,难道朝廷就不担心这三府之地?

所以安排好后,关好也做好要走的准备,白文胜等人并不敢拦。

可就在她带着没养好的身体再次准备走的时候,突然有人大叫:“官兵来了!官兵来了!”

关好:“????”

踏马的这山阳府我难道是出不去了吗!

关好抓了那人的袖子,说:“看清楚没有,到底是真的官兵还是倭寇!”

那人面上不知道是惊还是喜,嘴巴却也利索:“是官兵!”

“我看到大旗了!上头的赵字同我一个姓咧!”

“来了多少?”她问。

“白师爷上城门看了,说是起码有一千!”

关好心中一松,这两天她也短暂的填充了一些殷氏王朝的一些重要势力家族。

皇室成员姓殷,这个自不用说,往下便是四大家族,一家一个国公,分别是赵家赵国公,齐家齐国公,宋家宋国公,萧家萧国公。

这四家国公,俱是不降等由嫡长子袭爵,互相之间同皇室联姻数十年。

其中赵家手握着军部,几乎满门为兵。

齐家出文臣,门生众多,在朝堂占据要职。

宋家专出皇后,又有别称为世袭承恩公,反正皇后一直都是从他家选,还都是嫡支的姑娘。

萧家掌着户部的钱粮,堪称王朝的钱袋子。

宋家和萧家关系好,这两家同前两个保持客气但不亲近的关系,前两个自然是互相看不顺眼的。

一个觉得齐家只会嘴上逼逼,坐享其成,一个觉得赵家都是一群莽夫,什么都不懂。

至于真实情况,关好就不清楚了,反正打听来的是这样。

其他的家族势力,也都是依附这四家为多。

关好松开他,对阿婶等人说:“原本我是打算走东城门往盐渎府去,现在盐渎府不安全,既然朝廷的兵正好来了,咱们索性往江都城走!”

北边是海州府,东边是盐渎府,南边靠近江都城方向倒是可以,只那边很有可能是赵家军从天京府过来的路线。

关好拍板决定,“走!往西城门去!”

绕路绕一点没关系,先把这一千赵家军给绕走再说。

阿婶等人自然是没有意见,都骑着马跟着她往南去。

关好琢磨着,这下子应该跑路没问题了,却没想来的是赵国公的第十八个儿子,人称十八将军。

赵十八打小儿就聪明,当海州府被匪徒占领后,其实有一些个背后有关系的逃了出来,并且日夜不停的往山阳府、盐渎府去。

只这些人,去了盐渎府的再没动静,反而是来了山阳府的,因着脚程快,完美的错开了过来的匪徒。

毕竟这些人当时还在海州府喝大酒。

偏山阳府知府获罪,新任的方有志又是他们的老刽子手,这不,几人碰头一商量,赶紧的往南,继续去江都城。

江都城官员配备是齐整的,可他们也怕死呀!

哪里敢去支援?

便说了:“匪患作乱,若要派兵镇压,那也不归本官来管。你等既然有人去了盐渎府,那边有驻军,自然会派兵镇压。”

“不过稳妥起见,本官自会向京中说明一切。”

行吧,也算是常规操作。

只后来,倭寇不仅派人去山阳府,还派人去了江都城,毕竟两边都是邻居不是?

江都城的知府还是有点脑子的,一看这样,就知道盐渎府的情况不好。

合力砍了倭寇之后,赶紧快马加鞭的派人去京中送信,为了保命,江都知府将情况说得很严重,说是倭寇起码有两三千人登岸,还说盐渎府、海州府、山阳府三地怕是都被倭寇拿下,请求朝廷派兵支援!

京中接到信后,跟经历了地震似的,赵国公立刻就要派兵剿匪。

这回老是唱反调的齐国公也不说怪话了,毕竟这三地每年都给朝廷上不少税收,私底下他的嫡系也有许多在那边,每年给不少孝敬。

前段时间才有三十万银过来,丢了怪可惜的。

皇帝见臣子们这么努力的保护殷氏王朝,自然很是欣慰,便一拍屁股,说:“此事由赵国公主持,萧国公给钱配合,务必要在两个月内让朕听到好消息!”

“臣领命!”赵、萧二人齐声。

然后俩人就开始讨价还价了。

赵国公说蛮夷粗鄙,凶狠不知人性,怕不是日日吃族人血肉养起来的,岂能污了我殷国男儿?

所以倭寇三千+匪徒一千,四千人的战役特别大,得要五十万。

萧国公说倭寇在那鸟不拉屎的地方,登岸就叫他们够呛,指不定水土不服上吐下泻,且你赵家军丢了盐渎府,还好意思要这么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