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哭死,宿主反向为系统续命(54)

作者:一个小羽毛 阅读记录

里面一些用不上带不走的物件。

都是前几年有供给的时候置办的。

虽都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

她也不打算留下。

官府那边也不会当成好东西。

她打包了一些穿不了的旧衣物。

灯盏,柜子,桌面等等这些东西不少。

她也一一清点。

一早,天蒙蒙亮便喊了众人一起带去了当铺处理。

换的银钱平分给了几人。

去的一路上,推着板车,抱着物件。

还没怎么样。

回来时皆沉默了。

等拿了行李和各自物品离去,几人就要各奔东西,往后再见便难了。

牛大婶把她和时萋的铺盖卷到慈安堂的空房间里。

她以为就这样安顿了。

没想到时萋还是要走。

“即便和路小子不成,也没必要非得走啊!”

时萋笑了笑:“和他倒也没什么关系,我打算往东边看看。”

官府那边想起了慈幼局的院子,那么这个慈安堂也差多要有个说法了。

总是这样居无定所也不行。

且兴阳州在冯知州的治理下,也确实不好过。

夏知州原本定下的制度被他改了个大半。

据说如今要把十六不成婚缴税的政策改成十五。

另外缴税也不是原来的价码。

甚至有传言说,不光缴税,还要挨板子。

她总不能因为这些破事把自己给随便嫁了吧!

牛大婶听了这些,默了默:“到哪儿还不都是如此,这祸害人的世道……”

也不知她想到了什么。

话是这么说,她还是决定跟着时萋走。

牛大婶孤身一人,无牵无挂的。

在慈幼局的这些年,她与时萋感情最深。

她心里是把时萋当自己孩子的。

走之前,不少东西都要准备好。

最关键的物品就是路照。

两人在兴阳州这么多年,都是有档案记载的。

办理路照不是难事。

时萋官府里有熟人。

想当年来兴阳州时,把她送到慈幼局的赵叔,赵三庄。

府衙里的关系,一般人想攀还不好攀的。

她自是明白这个道理,一直维护着。

往年夏天会送些医馆配置的消暑凉茶送去。

冬日里也有些防冻裂的药膏。

她一提办理路照,赵三庄二话不说的便给找了人。

甚至在她提起想办一个男子身份的路照时。

赵三庄只是犹豫了片刻,便接了她递过去的碎银。

所以,时萋现在有两个身份证。

一个是本名,另一个随牛大婶姓。

叫牛十七。

两人隔天收拾了行囊,与路远山打了声招呼。

便在对方惊愕中挥手离开了。

路远山反应过来抬脚要去追。

被进门的病人拽住:“小路大夫,怎么不诊脉……”

等他挣脱出来时,一路往城门赶也没见到人。

时萋和牛大婶此时去了织坊。

要和麦芽、小雨道别。

根本没走出城的路。

从织坊出来后,时萋没打算再去书院。

为了能安静学习,书院建在山上。

上去一趟费时费力。

她也不打算一一告别的,留了封信给麦芽,等平素喜他们下山时再交给他就是。

时萋对感情的事本来就淡薄。

她也是经过了这几世,才慢慢有了生死离别之情。

与麦芽这几人,有些感情,但这种感情类似于同窗。

大家长大了,分开是必然的。

时萋心里接受良好。

出了城门后,她雇了辆马车一路往东去。

牛大婶不知道她有多少钱,但对坐马车一事有些心疼,从包袱里把自己存的钱都掏了出来塞进时萋手里。

“小时,咱们也不急,慢慢走也成的。”反正也不着急。

时萋把钱又给她塞了回去。“后面坐不着车的时候咱们再走,钱财咱们还是分开放,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牛大婶想了想,点头,小心翼翼的藏回里衣中。

马车走走停停,到了傍晚。

二人下了马车,留宿在附近的一个小县。

第49章 乱世流民19

临时修整的这个城镇不大,时萋进了城后先去买了身男子成衣回去。

牛大婶知道她的打算,不由得可惜之前当掉的那些衣物。

说不准有时萋能穿得上的。

时萋扯了扯嘴角。

现如今她已经不是刚来的时候了,什么旧衣服,死人衣服都扒。

生活条件上去了,就不想过低质量的日子。

她现在有钱,只穿新衣服。

牛大婶拿着选好的成衣左右打量:“这成衣还是不如量身做出来的合身,再扯块布,路上左右无事,我给你缝上两身。”

时萋点头,掏了银钱又扯了些布料。

出了布庄后,二人便找了家客栈歇脚,顺便吃点热乎的汤汤水水。

中午在马车上,两人只吃了些糕点垫肚子,虽软糯香甜,但不如饭菜吃了舒坦。

至于干粮饼子,牛大婶想准备来着,只是被她拒绝了。

第二天一早。

时萋对着镜子鼓捣了半个时辰,等捆好了发髻转头时。

牛大婶眼睛瞪的溜圆:“可真看不出来原本的模样了。”

时萋笑了笑,对着镜子又打量了一番。

也就是现在年纪小,再化化妆换了衣服和发型。

确实看不大出来。

“牛大婶,往后我就要叫牛十七了,之后咱们以母子相称,我是你的儿子。”

牛大婶愣了愣。

时萋还以为这话刺激到了她。

“那也不该跟我姓啊!我夫家姓曲。”提起夫家,她都觉得有些遥远了,这些年一直在孩子堆里忙碌,慢慢的就淡忘了那些伤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