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社会常说,打败你的永远不是同行,而是产品本身被顾客和社会所淘汰。
“大仙”行业也是如此,陈仙姑最初住过来的一段时间,找上门的雇主不多,大部分都被周边同行接了过去。
但有些人家请了人、做了法事后依旧没有改善现状,不得不打听更厉害的,重新请人。
大师这个行当里,基本互相都有了解。
也会私下通气。
所以当一个大师的法事没用后,一些自觉与他差不多的,就会找借口推掉这种难搞的差事。
陈仙姑因之前在平民中积累下来的口碑。
再加上周遭大部分“大师”不接,这样难搞的“邪祟”事件,最终也会有一些落到她的头上。
这样的“漏”,陈仙姑最近捡了好几个。
解决了几单其他名声在外的“大仙”解决不了的事件之后,慕名而来的人增多。
陈仙姑与时萋独坐一辆马车中,马车内部装饰华丽,身下铺的垫子柔软又舒服,车轮似乎也有减震措施,在内感觉不到多颠簸。
她有时候觉得,如今找上门的贵人多也不见得是好事。
若是普通人家,办不了的直接拒了就是。
而有权有势的,她连拒绝都不能。
并且自己有多少斤两,陈仙姑心里也有数。
她总觉得是借了陈小拾的福气,可福气这东西,说起来也是很玄乎的,谁知道会不会一直有用?
所以即便是坐上了这样华美的车马,陈仙姑的情绪依旧不佳,心里七上八下的。
“听说今日咱们去的这个王家是皇商,格外有钱。按理说这样的大户人家就算想请白云观的大师出山也不是不能.......”陈仙姑打量完马车内部,压低声说了一句。
“兴许和之前的李家情形相似。”
陈仙姑蹙了蹙眉头,她可不想再遇到李员外家那种情况。“待会去了少说多听,那种人家规矩多,咱们平头百姓的惹不起。”
时萋乖巧应和:“姑你放心,我晓得。”
陈仙姑点了点头,没继续这个话题。
车厢外面就是王家的车夫,还是小心些的好。
对于要去的人家,她们也提前做了些了解。
并不是盲目的,人家一请就跟着去。
皇商王家,有钱还是其次。
除了生意做的大,王家依靠联姻,找了不少高门做靠山。
当然,想和那些权利中心之人搭上线,单靠嫁娶是没用的,还要有大笔的银子砸进去,偶尔也要为其解决些麻烦事。
这次王家虽是用自己的马车邀请陈仙姑,但实际上有事的,并不是王家本家的人。
而是王家老夫人的外孙女。
镇南王府的庶女骆锦玉。
王家这种皇商,在普通老百姓眼中是很了不得的大户人家了。
但在达官显贵眼中却不算什么。
王家女能嫁入镇南王府做妾室,也是高攀的。
姑娘在王府多年,就只得这么一个女儿。
王家要说不失望也不可能,但总归是有这么个纽带,即便是女儿,也是镇南王亲生的。
王家平时的供给和助力能给的都会给,包括定亲,也是出了不少力。
结果眼看着这外孙女到了出嫁的年纪,人却出了问题。
中邪这种事,平民百姓也许不在乎,高门大户里未出门子的贵女中了邪,被退婚都是轻的,说不准还要送去家庙。
所以外孙女出事,是万万不能让人知道的。
如今事发时间不长,王姨娘瞒的紧,镇南王府中人并不知晓太多。
她让身边人将女儿送回娘家,也是费了一番功夫的。
不过女儿能出府,她做姨娘的只能死守在王府中离不得半步.......
第423章 古代版真假“千金”16
皇商王家的府邸,并不在官员、勋贵居住的城西。
王城这边有个童谣,其中有一句“东富西贵、南贱北贫”,说的就是这里居民分布的情况。
所以王家这种够不着权利边缘,只靠钱财攀附权贵的人家,能住到城东,却进不了城西。
城东这边几乎都是商贾们的聚集地,宅子修建的也是极为气派。
平民大部分都住在城北,说是贫,到底也比周遭村里的老百姓过的富足很多。
陈仙姑之前常来往于王城中,其实去的就是城北。
城东这边她来的极少。
二人被一个长脸婆子引着从角门进了府,并没去会客厅之类的见什么主家人,只一路进入了处蝉鸣愈静,满院凉荫的所在。
对于此时的情况,王家领路下人没有透露一丝一毫。
到了此刻也没有解释的意思。
陈仙姑端着“大仙”的架子,没有一而再的询问。
这种时候就是显露身边有“童子”“童女”的时候了。
她一个眼神还没过去,时萋已经主动与那长脸婆子攀谈起来。
虽明知不会得什么结果,还是先询问了一通。
随后时萋开始“骄傲”的向婆子细数她家仙姑曾经解决了什么样的大事件,做了什么高端的法事........
陈仙姑暗暗点头,不怪那些有规模的同行出门带徒弟。
遇事徒弟去跟着主家下人打机锋,到时候无论说的深了浅了,她做“师父”的,再往回圆一圆即可。
长脸婆子有些看不上这小童狗腿又自得的模样,难免刺上几句,话里话外也将府里的情况秃噜出只言片语。
眼看着要把那婆子惹毛了。
陈仙姑咳嗽一声,肃着脸制止:“小拾,慎言。”
时萋立刻低下头后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