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小孩子的眼睛干净,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
这个说法不一定是假的。
但这次的事件明显与鬼怪之说无关。
老太太怀里抱的孩子,就是生病了而已。
小孩不会说话,也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不舒服。
只能用哭闹证明自己难受。
村里人也不是什么事都找“大仙”,可能是孩子家人觉得小孩的状态与受了鬼怪冲撞惊吓住了的状态类似,才没有去看大夫。
不是什么大病,只是脾胃不痛快罢了。
时萋的医术也不错。
所以即便病情不对路,她也能看好。
她能治病能驱鬼,可以说很少有什么事能难住她。
在小孩家人千恩万谢中,师徒俩带着三十多个铜板离开。
这个价格相对数月前,已经算是给的多的主顾了。
如今掏钱的那个婆子依旧觉得面上挂不住:“仙姑,家里近些日子不宽裕,等玉才他爹休了假,再给您补上诊金。”她们也听说了,陈仙姑的能耐不小,周遭人请过几次都没请动。
直到上两日,山里一户花了五十文为家中长辈安魂。
于是再去请的都自觉提了价码。
这种钱财,没什么人会讨价还价。
似乎在银钱上打了折扣,自己的事也会打折扣一样。
“这些就可以了。”陈仙姑摆了摆手。
她虽然也喜欢银钱,但也基于别人主动多给的基础上。
就像之前为逝者做法事一样。
人家愿意给,她也愿意收。
而且又有几个人不喜欢银钱的?
玉才家现在拿出来三十多个铜子也就够了,在她这儿没有候补的说法。
老婆子连连称赞陈仙姑的大师风范。
第二日又拎了两箩筐自家种的各种青菜。
这种应季菜带出去卖也不值什么钱,不过本村都知道陈仙姑家里不种,没有这些。
送去不会让人瞧不上。
................................
陈仙姑发现,自从带着时萋一起给病人“看事”,每次都能快速解决。
她隐约觉得,这孩子可能身具大福气。
送到杜老五家几年,杜老五两口子就得了男丁。
之后又回来自己家,前些年虽然没看出什么来。
那也可能是孩子和她生分,或者,有些什么但没显现到明面上,自己没发现。
现如今她出门做事时,这孩子跟着不就显出来了?
她自觉是发现了什么了不得的大秘密。
藏着捂着,不敢让其他人发现。
甚至怕时萋年纪太小,心性不定,再让别人套了话去。
所以连她都没告诉过。
只是日常生活中,对时萋更好了些。
原来时萋穿的衣服都是陈仙姑旧时穿过的粗布麻衣,略微改小后给了她。
这几日竟也被拉着去城中裁制了几身细棉布面料的衣服。
第421章 古代版真假“千金”14
时萋在乐余村可能没什么名气,但在鬼圈可是鬼鬼皆知的存在。
也不止是乐余村,还是陈小拾在的时候,因她能看到鬼怪的情况过于稀奇,周围的村镇土著鬼和过路鬼也都听说过这一位的名号。
好奇心作祟的来看过。
如今陈小拾成了时萋,名头在齐州府这片地界算是无鬼不知,无鬼不晓了。
关于她的传闻轶事,在鬼圈已经有了多个版本,流传于说书鬼的口中。
那讲得不是一般夸张,估计地府鬼差都没有时萋的威慑力。
毕竟这么多年了,也没见过地府中鬼差长什么模样,手段如何。
而时萋这种能对鬼出手,也不讲究慈悲的小“大仙”。
手段之残忍可是亲耳听说的。
所以一般为了点香火钱缠着人不放的小鬼,见到来人是她,不等收什么香火就立即跑远了。
差不多属于闻风色变的程度。
时萋没有这个自觉,和陈仙姑出活儿时,遇到那些兴风作怪的,几乎都是直接送地府。
有些老鬼在人间游荡的太久,灵体被风一吹都有快维持不住形态了。
见时萋过来驱鬼,立即哭丧脸:“小神仙,老头我就是想讨点香火,您就饶了我这一回吧!”
时萋感到莫名,她和陈仙姑出来做法事驱邪。
其实也是那么一套流程,该烧香烧香,该烧纸烧纸。
“你这魂魄眼瞅着就要散了,难道不想去投胎?”时萋边按照陈仙姑交代的进行手中工作,边和这次的“闹事鬼”闲聊。
见时萋并没有和传说中的一样,见鬼就扇。“闹事鬼”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些。
“想啊!怎么不想,可投胎这事总也轮不到咱们这些穷鬼,不像那些富裕人家,刚一死就有小辈请了人为他们超度,唉,倒也不是抱怨什么,咱穷苦人家出身的,小辈也不容易........”
他拉拉杂杂絮叨着,也是个投胎心切的老鬼。
近期这样的鬼时萋没少送,她自觉是做了大善事,等世界结算后,这能量绝对少不了,于是趁着陈仙姑蹦跳着开始驱鬼仪式时,时萋也立刻开始送鬼。
这个世界的游魂实在太多,即便各处道观寺庙每年都要进行几次大规模超度活动,也没看出减少来。
她这样见鬼就送的,也是杯水车薪。
回村的路上,时萋这段时间修炼有所进益,便把神识释放出去查看一下覆盖范围内有没有修真者。
其实这个世界能算作低等修真位面。
因为这里不但有灵气,也有修炼者。
只不过他们不讲修真,这边大多称为修道。
时萋遇到过零星几个,天赋都不是很好,修炼的功法看着也很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