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哭死,宿主反向为系统续命(44)

作者:一个小羽毛 阅读记录

药理这一块她学的快,全是因为有这方面的天赋。

膜脉针灸就要脚踏实地的学了。

“学神”的名号打了出去,要是学不好可是挺丢脸。

不在医馆的时间,她每日给慈幼局里上上下下都诊脉一次。

李大婶笑道:“皇宫里的娘娘,也就这待遇了吧,日日有人给把平安脉。”

牛大婶翻了翻眼皮:“别胡说八道的。”

“没事没事,咱们这地儿离帝城远得很,没人会管咱们这两句话。”

说是这么说,李大婶还是拐了话题:“小时你针灸练的怎么样了?”

她那套银针,可是花了“大价钱”。

偷着融掉储物格里的一个金耳饰,换了银钱才买的。

其实也不是融出来的,纯金质地较软,她胡乱捶打了一通,把原有的造型捶的一点都看不出来才敢出手。

现代工艺出来的东西,一拿出去就会被发现。

是要谨慎些的。

只是银针买是买回来了,放置许久也没用武之地。

诊脉这事大家都无所谓的让时萋练手,但针灸可不行。

那么长的一根针往身上扎,她一个学徒说不准要把人扎坏。

慈幼局里小姑娘个个摇头,三岁以下的孩子,时萋也下不了手。

只有素喜和柳柱儿自告奋勇的给她扎。

“不急于一时,我慢慢练。”她只敢往安全的地方扎,前天还把柳柱儿扎出了血。

吓的那小子躲了她两天。

时萋摸了摸鼻子,不打算再霍霍慈幼局里的孩子了。

牛大婶还不知道这事,那几个小孩不爱和她说话,她也没听说过这些。

不如李大婶得孩子心,有什么事都能第一个知道。

“练针灸怎么不和我说?拿我练练,你牛大婶我皮糙肉厚的,扎不坏。”

时萋摆了摆手:“师父说现在拿针还早,再磨砺两年不晚。”

“那你三天来给我扎一回,正好我这腰背总是疼。”牛大婶的圆脸上全是不容拒绝。

时萋点了点头,接受了牛大婶对她的好意。

回院时看见素喜等在门口。

“时萋姐你回来了。”

“嗯,刚去看那几个小的了。怎么,有事?”

素喜憨憨笑了笑:“等你练针灸呢。”

“哎呦,你还敢来。”她还以为两个勇士都被她吓跑了。

“是柱子胆儿小,他自己都说了不疼,被两滴血给吓着了。”

有小白鼠主动上门,时萋很高兴:“你等我会儿,我去拿银针。”

没一会儿素喜前胸后背扎的像个刺猬。

头顶有头发遮挡,又都是大穴,轻易不能下手。

技术没有到家前,她也没打算扎。

看着老实的素喜,她快速收了针。

也就趁着孩子小,能扎两年。

到了十来岁,古代就忙着安排男女成亲了。

她在医馆给光着膀子的人扎也就算了,私下里可不行。

收完了针,时萋掏出一小纸包的梨花酥递过去做谢礼。

素喜立刻眉开眼笑的接了过去,抱在怀里小跑着回了屋。

隔了两三天,被吓跑的柳柱儿,和眼馋糕点的夏丰年又凑到了时萋面前。

柳柱儿期期艾艾的向时萋表达了自己的意愿。

生怕时萋记仇,不再用他这个人体模型练技能。

时萋拍了拍他的后脑勺,给两人排了个班。

扎人也挺费精力的,一天扎仨,她累得慌。

一天一个正正好。

学医最重要的是多练多看。

她两样都有条件,还真的给几个小奶娃看出了刚有表像的病症。

没有让他们继续发展成急症。

第41章 乱世流民11

时萋在医馆学艺的第二年,同屋小伙伴相继都去了织坊。

几人对时萋学医术时而羡慕。

让她们去学,她们却都摇了头。

麦芽是第一个去织坊学习的。

一开始学的还很有兴味。

时间长了,排纱、穿纱这种细致又繁琐的工作累人不说。

每钩线一回就要提一次木棒,每日回到慈幼局手腕都会酸痛。

腰机顶在身上也很难受。

可相比起来,医术不是那么容易学的,光是背诵那些晦涩难懂的药经、脉案就要人命。

还有针灸,那么长的针给她,让她去扎别人。

光是想想就手脚发软。

而且除了牛大婶觉得学医好,其他的婶子个个都摇头。

纺织缝纫这些女子学的好会引人称赞,也是用得到的好本事。

可学医术,即便学成了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女子行医总会被人瞧不上,对名声有碍又遭人歧视。

往后出了师独自行医,也没有几个人会让年轻姑娘给看诊的。

最多是去一些富贵人家当医女,亦或者给妇人看病,做个接生婆。

说出去也不甚好听,谁家也不愿意娶一个给人看诊接生的女人。

麦芽只犹豫了不到半秒,就不再羡慕了。

特别是时萋还要上山采药,蛇虫鼠蚁那么多……

跟着李老大夫学医其实并不需要自己去采药。

医馆的药材多数是从药商手里采购,少部分是由识草药的百姓背过来兜售。

并不需要学徒们亲自去采药材。

只是古时候不论是去哪里学艺,都是没有工资的。

除了时萋外的学徒跟着李老大夫学医术,除了一开始交过的费用外,还要像对待父亲一样伺候,逢年过节也要送节礼。

直至学成,就可以出师独自去开医馆了。

拜师后都吃住在医馆里。

李老大夫收的两个徒弟徐青木和路远山家里条件一般,只是普通百姓家出身,也只有年节时家里会准备了厚礼由着他们提给师父,至于平时的花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