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哭死,宿主反向为系统续命(167)

作者:一个小羽毛 阅读记录

若是没有,嗯,没有就让她做工抵债。

齐大夫心中暗自打了谱,细长窄小的眼睛弯了弯,看起来更像那种会缺斤少两的奸诈商贩了。

夫妻俩样貌天差地别,完全没有夫妻相。

心地却是同等的善良。

时萋对着齐夫人甜甜笑了一下。

惹的齐夫人连赞了好几句:“哎哟我的好丫头可真惹人爱,乖乖叫什么名儿?见天儿的喊娃儿、女娃的也不像个样子。”

时萋沾了点茶水在手指上,写了个“時”字。

“这字写的好,还是个会写字儿的呢。”齐夫人挪到她身后念道:“时,是姓时还是名字叫时?不若叫你时儿?”

时萋点头没意见,叫什么都行,只是个代号。

齐芦须跳起来喊:“你认字?你还会写字?那我又是给你比划,又是拿笔墨的,你怎么不写呀!”

齐夫人照着儿子后脖子来了一下:“跳什么跳,嚷嚷的我耳朵疼,什么你呀你的,她叫时儿。”

“还时儿呢,你就一个儿。”齐芦须嘟嘟囔囔的跑远,不理会叉腰在她后面发飙的娘亲。

时萋从住进济生堂后,就开始每日打坐苦练心法,内调外养,伤势好了不少。

过了“新手保护期”,她小心翼翼的养着自己的伤口。

直到没有生命危险后,白日里也插手做些挑药、翻药的活计。

做工抵债的意味明显。

齐大夫夫妻二人看在眼里,觉得这女娃乖巧懂事,这善事做的,没有让人寒心。

往常也有那等占了便宜没够的人。

齐夫人才不愿意男人到处行善。

第151章 我爸他杀子证道3

连玥陶出事的时间,刚过去不足一个月。

所以在镇里还算的上是热门话题。

其他地方可能会有所顾忌,并不把这些当谈资。

只除了红柳巷子。

名字听着不正经,实际上这边并不是什么花街柳巷,而是贫苦百姓偶尔过来听书喝茶的地方。

红柳巷子的街面宽窄不一,两旁的房屋也是高矮不齐。

一些茶棚沿着街旁的房屋搭出来,摆上几条板凳,几张桌子便能做生意。

茶水也便宜,一文钱的茶可以一直续水。

当然,茶叶是不换的。

有些上了年纪的,会过来坐上许久,直到那茶水淡的看不出一丝颜色才会离开。

茶棚中说书人也是茶摊老板,他讲的东西并没有定数,有时候是似真似假的神仙故事,有的是大都城里不知名达官显贵的秘辛,有时候就是一些百姓们的鸡毛蒜皮。

除了茶棚,周围还有做吃食的摊子,宽面、馄饨、大饼等等。

会来这里吃东西的,除了本地的穷人外,更多的是走街串巷游走于大城镇和小村落的货郎。

他们时常在各地落脚,对于类似红柳巷这种吃食便宜又管饱的地方如数家珍。

和老板们混的也好,会把自己听到的新奇事讲给周围人听。

来红柳巷的没有什么富裕的人,自持身份的也不会到这么脏乱的地方买东西。

茶水摊老板也不怕自己说的深了浅了会被贵人听去。

时萋有空闲就会来这边坐坐。

纵马伤人的贵族并没有掩藏身份,来往于红柳巷子里的货郎见多识广,只凭其马上所戴的标志,就知道他是哪家的,再加上行事作风和年岁去推断,知道他是谁很容易。

但这人并不是本地的,浮山城李家人的标志,再结合李家最近来镇里的,便只有那个性情乖张,不受管教的李家四子李文信。

经过多方打探,确定了这个消息的准确性后,时萋渐渐沉寂下去。

当朝律法中就有规定禁马众中,若是普通人当街纵马,甚至撞死了人,即便不以命抵命,也要被板子打个半死再关入牢中。

律法严格但无作用,敢在街上挥鞭打马的都有背景,撞到人是常事。

有的会甩下一些银子做赔偿,有的直接视而不见。

曾经有人状告过当街纵马踩死自家幼童的,官府不仅没为其主持公道,反而称告状之人无人证属诬告,打了告状者二十大板。

因有这样的先例,也不怪百姓认怂,遇到这样的事只能自认倒霉。

时萋再次练起上一世的功法。

在这个镇上,她只住了大半年。

虽然嗓子已经好了,但时萋依旧没有开口说话,全当自己是个哑巴,免得齐家招惹上什么麻烦。

这具身体的练武天赋也不错,年纪又小,练起来比上一世还快。

就算进展的快,半年多时间也有些紧张,她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练习轻功上。

做人就要猥琐一些,打不过也就罢了,不能把命搭上。

还得溜的快。

临走前,时萋往齐夫人枕头下藏了大包碎银子。

整银都带印记,不好花用。

另外写了封道谢的信件夹在其中,信里给自己编造了个在这个时代算是离奇,但在现代小说里常见的真假千金身份。

说自己是一大户人家的千金,但出生时被奶娘掉了包,本该是小姐的人成了丫鬟,丫鬟成了小姐,等家里人发现时,她早被奶娘家送到了偏远的乡下后杀人灭口,她命大逃过一劫。如今家人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她,但这些事关大家族颜面,如此秘辛不宜声张,所以家人才偷偷把她带走,她怕突然失踪又不留个只字片语的,齐夫人着急,才写信表明了原委,希望她能体谅。另外银子是家里付给齐家收留她这么久的费用云云……

为什么费劲巴力的编这样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