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也亲自试验了,这中保温砂浆的好处,确实好用,回头建房可以用上。
南方用不着,但北方可太需要了。
这零下几十度,房屋不够保暖,可是住不下去的。
“这外头可真冷啊。”保成望着窗外的雪,忍不住的感叹,他们哪怕从熊国境内退了回来,这边的雪依然不小。
“是啊,得亏阿玛提前准备了。”纯禧点点头,“阿玛是不是早就想打了?”
“应该不至于,主要是防着点。”保成还是了解自家阿玛的,要说扩张领土的野心是有的,但也是要在大清内部稳定的情况下。
万一要是自家内部没弄好,外头又打着仗,一个控制不好,可就整个帝国都分崩离析了。
老康基本都是谋定而动,如今自家的大儿子在海外占地盘,先派一个出去试试水。
要是成绩不错,才会考虑其他的。
“说的也是,阿玛真是深谋远虑。”纯禧夸赞的说道。
“还得是额娘厉害。”保成可没忘记,有好些东西,都是额娘想出来的,就是他们现在用的炉子,都是额娘让造办处改进的。
“没错!额娘最厉害!”纯禧说的眼睛都亮了,整个皇宫里,对她最好的,也只有皇额娘了。
也是皇额娘,改变了她的一生。
皇额娘对她的要求,从来不是贞静,不是守规矩。
那都是屁话,等去了草原,面对战事,贞静和规矩有什么用?
阿哥学什么她就学什么,才有了今天她随军出征。
纯禧望着窗外的鹅毛大雪出神,这一晚上下的雪,都够把人埋了的。
这边的军事基地里,说是阿玛早就派人过来建的。
之前与熊国的摩擦不断,老康当然明白,梦里头那群傻子可不就在之后,把自家的地盘给了出去。
老康怎么可能允许这样的事发生,早早的派人来此地,这又不是一年四季都下雪的。
也有暖和的日子,这时候就是建造军事基地,其实跟建造城市也差不多。
住进了驻守的军队后,这边也跟着红火了起来。
基本就是按照吉雅对后世的驻军来,训练归训练的地方,还有一众家属能住的地方。
以前除了当将军的可以拖家带口,一般的士兵可不行。
现在则不同了,可以申请随军,按照不同的官职,拥有随军资格后,选择不同的住房。
等级越高,住的也就越好,这是毋庸置疑的。
老康在近几年来,培养了很大一批从民间选拔上来的将士,只要是身体状况达标的,都可以入伍。
他就是要替换掉一批,光吃饭,不干活的旗人。
这些旗人只认旗主,什么虎符调令,根本不听,就算是满人又如何?他们首先是旗奴,其次才是他大清的子民。
所以老康为了改变这个,有让自家孩子成为旗主的,但总归,他不可能替换掉所有的旗主。
干脆重新训练一支军队来,反而比折腾那些旗主要来的方便快捷,最主要的是,还要更省钱。
最起码从民间招揽来的人,还比较听话,让往东就往东,不带废话的。
就拿当初保清选的,他就没有刻意选用旗人,反倒是民间善水的百姓,生活在海边的,悠闲选择。
当然了,一点血性都没有,那也是不要的。
要选这种软蛋,打仗的时候,临场退缩了可怎么办。
在江南那边,水师的民声非常好,保清给的俸禄不少,同时对于水师的管理严格,不允许拿百姓的一针一线。
都是保清看的岳飞传总结出来,打小他就爱听皇额娘说这些故事。
吉雅为了哄孩子,可是说了好多故事的,说到最后,她自己也记不清,到底说了多少故事了。
反正上辈子听的故事,都说给崽崽们听。
当然了,没说红楼梦之类的,毕竟作者还没生呢。
在畅春园里,最受欢迎的还是报纸,每天大早上,崽崽们都要看报纸。
这习惯都是跟着老康学的,吉雅也爱看报,京城日报上,时不时的就有一些八卦,还有各种投稿的小故事。
偶尔还有外地的一些比较骇人听闻的新闻,也会刊登出来。
大概是老康发现,掌控舆论带来的红利不错。
最起码没让那帮老家伙,在外头败坏自己的名声了。
无论是京城日报还是周报,皇帝下的命令都会第一时间的刊登,还有京中大小事件,也都有刊登。
到后来,每个大点的城市,都会相应办报。
不少百姓都是靠着报纸上的消息,来知道国家大事的。
更有一些考不上科举,落魄的读书人,给报社投稿,赚点润笔费,倒是足够养活一家老小的吃喝。
基本上,在每一座有报社的城市,都有吉雅出资的启蒙学校,这学校主要是给女娃读书识字的。
也有人抗议,凭什么只收女娃。
但这学校从校长到老师,就算是后勤,都是女子,就乐意收女娃,怎么了?
女娃读书还不要钱,即便学生少,在各地的育幼院,也会将孩子送去学校。
没有父母又如何,她们一样有着疼爱她们,养育着她们的人。
特别是在南部,育幼院的院长带着员工,不知道救下了多少孩子。
每次救下了孩子,都忍不住骂一句畜生。
这弃婴塔,原本是给那些夭折的孩子准备的,那些个无耻的玩意,将生下的女婴,活生生的送进了弃婴塔里。
要不是她们发现了,并且给救了出来,这些孩子都要死在里面。
一年到头,育幼院的院长要捡几十个婴儿回去,要不是娘娘拨款比较大方,这么多孩子都养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