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虐渣:女配专治不服(134)

作者:清风懒懒 阅读记录

“呃……”徐三爷迟疑了一下。

“他不愿意说,小姐。”小米难得说了一句长话。

少女咯咯一笑:“那就送进局子呆一下,正好带你去见见林叔叔。”

要是其他人,徐三爷可不会这么放过,敢把他送进局子,他出来就敢把对方塞到江里。

可这是林丛最喜欢的侄女,整个海城半城的土皇帝最喜欢的侄女,就算不是公主,也是郡主。

徐三爷敢对这个少女做什么,不说他后面的小米,只怕林丛也不会放过他。

因此徐三爷难得的认怂:“真不是我不说,是......是这个东西,它不适合女生听。它是......”

最后一个词徐三爷说得很小声。

少女问了一句:“什么?”

后面的小米听清楚了,他脸蛋红了,对少女说:“小姐,他耍流氓。”

“什么?!”徐三爷大声说道:“我没有!!”

少女也知道不是好事儿了,她脸又红了,说:“走,现在就把他送进去。”

徐三爷叫屈,可少年怎么会听他的?

少女更不会,她正沉浸于自己抓了一个坏人的快乐中。

花开两朵,各表一只。

景岚离开了那个‘好心’的少女他们,第一件事就是朝城外走去。

景岚虽然什么记忆都没有,可是她记得城外有一条河,人少。

她应该在地上滚了很多次,身上净是些臭味。

四周的人还没碰到景岚,就离景岚远远的。

景岚快速却又从容的朝城外走去。

仿佛自己身上并没有脏污,也没有感受到其他人的目光一样。

有一辆路过的小轿车,车后的人看到了景岚,忍不住对景岚起了一丝欣赏的心。

景岚走到河边,把自己洗干净,外面的衣服和裤子全洗干净,已经到了正午。

好在现在太阳很猛,把她破烂的,勉强能穿到身上的衣服烘干了。

景岚见天色要暗了下去,很是习惯的钻木取火,之后进河里捉了一条鱼,一边烤着鱼,一边企图想出点什么信息。

可让景岚失望的是,她什么都没有想起来。

第二天一早,景岚在河边找到了一些坚韧的芦草,很快的做了几根绳子,然后下水捉了五条鱼。

用绳子绑了起来,准备拿去城里卖。

昨天出城的时候,景岚已经观察到了整个城的策划安排。

因此她一进城,就往洋人的地盘走去。

还没走到,两个大大的租界两个字就出现在景岚面前。

还有几个人正在门口拦着门,巡视着。

景岚思索了一会儿,她岔到了小道,借力一下,就落到了一家房子后面。

这家别墅的下人正打开门,一开门看到一个人,吓了一跳,他正要喊。

景岚提着鱼问:“买鱼吗?今天早上在河里捉的,很新鲜。”

“卖鱼的?”小三翻了个白眼,说道:“一早上吓我一跳!”

“对不起,路不太熟悉。”景岚道歉,“看一下吗?它还张嘴呢,放在水里就能活。”

“呃......”小三挠头,说道:“这个不是我采购,你等一下我问下曹婶婶。”

“麻烦你了,小哥。”

小三没被人说过客气话,他本来有点不情愿的,这下咧开嘴说:“你等着吧,曹婶婶昨天说要买鱼的,今天你送过来,她还省事呢。”

一边说着,小三一边跑了,门也不关,完全不怕景岚是坏人了。

——

这个租界门口有没有人在门口,俺没有查到,应该是固定地盘有巡警。

但是这里更改了一下,把租界的地方被圈起来,有人巡逻。

第122章 民国假侦探02

这态度让景岚哑然失笑。

“等会儿,等会儿......”曹婶婶被小三拖着走得飞快,“那鱼不会跑!倒是你一早上去找我,有人帮你守门吗?”

见小三摇头,曹婶婶忍不住说道:“你就没想过那人是骗子?就故意把你支开了,到时候,进来犯事我可保不住你!”

小三忍不住说道:“不可能吧!我看他不像那样的人。”

“谁知道呢?”曹婶婶嘲讽的说道:“还不快点去?”

这时候,曹婶婶说得自己都有些担心起来,反而拉着小三往前跑了。

两个人跑到门口,气喘吁吁。

“人呢?......呼......人,人呢?”曹婶婶问。

“哎?我让他在这等着的。”小三体力好一点,喘了几口气,说道:“难道等太久了,人走了?”

“啪!”曹婶婶拍了小三的头,“下次你再这样,趁早走吧,免得害了你自己不说,还害了我们府里的人。”

“嗯......”小三想说,对方应该不是那样的人。

“这次是你运气——”好,那人走了。曹婶婶的话没说完,小三就喊了一声:“哎?!那人来了!”

却见到青石板上正走过来一个人,端着一盆水。

小三连忙说道:“你看吧,我说他不是那样的人。”

仿佛看到了他们,那个人端着水,速度加快了不少。

曹婶婶撇了撇嘴,心说又是想打着旗号来找我们林丛老爷的。

“离门远一点。”景岚喊道。

“她在说什么呢?”小三问。

“不知道,马上就过来吧。”曹婶婶懒洋洋的说:“先说好,那鱼要是不行我可不会买。”

小三看对方那么急切,动了恻隐之心,“曹婶婶,等会儿那鱼你们厨房用不上,就帮我买一条吧,我很久没吃肉了。”

“嗨,你想吃叫你曹叔帮你钓一份,哪里值当买?这东西,以前只有穷人才吃。那些有钱人吃的可不是河里的鱼,那得是精心伺候的。也就我们老爷念旧,爱这一口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