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直播现代生活,老祖宗们破防啦(192)

作者:不想秃头的少女 阅读记录

这听完后的大部分老祖宗们:我就多余问这一嘴!

“我们是有机生物?”赵匡胤觉得这个词怪怪的,听起来怪冰冷的。

{太古宙岩浆活动剧烈,火山喷发频繁,形成了一些小块的陆地,称为原始的陆核。}

“陆核又是什么?”依旧有不死心,追求知识富裕的老祖宗提问。

姜学子整理一下衣袖,缓缓起身,装B时间到——

听完后的老祖宗们低头看向地下,只看到泥土和小草,恨不得有透视眼,好看一看那地核现在长啥样!

“又是岩浆!”杜甫想了想之前天幕播放的画面,冷汗直冒。

{元古宙,约25~5.4亿年前,单细胞生物进化为多细胞生物,原核生物进化为真核生物。}

这次不用老祖宗提问,喜爱地理的学子和教授地理的夫子纷纷科普。

系统666:嗯!很不错!可以放心去玩游戏了!( *︾▽︾)

“哥,你听懂了吗?”李泰推了推李承乾的胳膊肘,小声地问。

“半懂。”李承乾淡定地回复。

“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半懂是什么?”李泰不满地嘟起了嘴。

“青雀啊,孤不需要懂,只要大臣们懂就好了。”李承乾平淡地说。

李世民看似眼神专注于天幕,但是靠近兄弟俩的右耳都快竖起来了。

听到两兄弟的谈话内容,李世民欣慰地点头。

{这个时期由于藻类日益繁盛,又被称为“海生藻类时代”}

“原来藻类植物这么早出现啊?”陆玑吃着藻类植物和米面混合蒸熟的食物②,一脸不敢相信。

我这是在吃老古董啊!

{约26亿年前出现了大氧化事件,大气圈形成了原始的臭氧层。}

“这臭氧层还是地球的保护伞呢,它……”江夫子说着臭氧的好处。

他实在想不明白,这么好的东西,怎么就是臭的呢!要是香的该多好,这样名字就叫香氧了。

{二氧化碳含量下降,约8亿年前出现了“雪球地球”。}

“嘶—连地球都变雪球了,那得是有多冷啊!”杜甫叹气。

能够在这种极端环境下存活下来的生物是有多么顽强啊!

{隐生宙末期生命复苏——万古长夜的微弱星光:埃迪卡拉动物群。}

“这的确是生命的微光啊!”文人们赞叹生命的顽强,一时灵感爆棚,写下了或赞美或怜惜或激励的作品。

同时空的后世学子们:谁懂?文人们都这么有空吗?他们的灵感是怎么来的?

他们写的时候是爽了,但是有没有考虑过我们的感受...(。•ˇ‸ˇ•。) ...

“这虫子,好像毛毛虫啊!”王阳明看着天幕里展示的微网虫,一脸惊奇,这该不会是毛毛虫的前身吧!

“这狄更逊水母要是下面有根杆杆,就像极了菌子!”云南的老祖宗们说,说着说着,他们又有点馋了。

正好现在是吃菌子的时候,他们可不得吃个痛快ლ(´ڡ`ლ)

{寒武纪,约5.46~4.87亿年前。}

“这个时期的名字,很霸气啊!”霍去病有点喜欢。

{早古生代是海生无脊椎动物发展的时期,此时的霸主是奇虾,它以一米多的身长、一双视觉发达的大眼睛以及一对攻击力强大的大爪子等优势称霸海洋。}

“怪不得叫‘奇虾’。”苏轼回想他吃的虾,又看了看天幕里的奇虾,怪不得能称为他的盘中餐。

真是不争气!祖先那么厉害,你这个后代却不争气啊!

“它们要是争气了,你的嘴巴就要哭了。”张怀民调侃道。

{奥陶纪,约4.87~4.45亿年前,此时的霸主是直壳鹦鹉螺。直壳鹦鹉螺的身体长度可达6到11米,凭借独特的生理结构能够快速移动和捕食。}

“也是个不争气的!”苏轼想起他吃的螺肉,笑着说。

“它竟然还比奇虾长!那奇虾岂不是灭绝了?”苏轼突然想到这个问题。

“怪不得称成为我的盘中餐,敢情你们没有血缘关系啊!”

{第一次大灭绝,伽马射线暴,一颗系外恒星突然爆发,给生态系统造成毁灭性影响。}

“第一次!”嬴政看着这三个字,神色发生了变化,“那万一要是人类也遭受了……”

“大人放心,我们能看到后世的视频就说明后世现在没事。退一万步来讲,就算有事,也和咱们没关系,咱们早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嬴政像是看外星人一样看着扶苏,变了,真的变了,变得随性了起来,脑子也聪明了!

但是——

朕才没有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

你这个倒霉孩子!( '-' )ノ)`-' )

来源:地球观察ACui+异星探索

第145章 地球的诞生(下)

“那这次灭绝,那些生物就真的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了。”嵇康觉得有些惆怅。

“我其实还好奇,后生们是怎么发现这些已经灭绝的生物的?”阮籍摸了摸下巴。

“考古啊!化石!后世人发现了奇虾的化石!”杨学子怀揣着激动的心情回复着阮籍。

这可是阮步兵啊!天啊!母亲我出息了!我和阮步兵交流了!ㄟ(≧◇≦)ㄏ

为了答谢,阮籍在商场购买文房四宝快递给杨学子。

杨学子激动地泪流满眶。

父亲母亲,爷爷奶奶,祖宗们!

我出息了!

我一定要把它们供起来!

每天早中晚都要拜上一拜!

{志留纪,约4.46~4.21亿年前,此时生命大复苏,是板足鲎的时代。}

“有点像蝎子。”聂璜点评,然后快速把它写入自己的《古生物》笔记之中。